何小鵬說,他在小鵬汽車低谷的時期,給雷軍打電話,雷軍說,小鵬最大的問題是,“你只想做董事長,不想做 CEO。”其實就像圖中的內容一樣,何小鵬最應該向雷軍請教供應鏈管理問題。
我記得有個老友,之前在小米擔任負責供應鏈的副總裁,曾提到過,雷老板對供應鏈極為敏感,要求是隨時要提問每款型號手機的BOM成本。一部只有三百個零部件的手機尚且如此,更何況有三萬個零部件的汽車,而且用戶對成本更敏感,毛利率更低。
互聯網出身的創(chuàng)始人,要做好制造業(yè)管理,太難了,本質上并不是董事長和CEO職位上的差異,而是懂不懂行業(yè),有沒有成本管控意識?;ヂ摼W和高科技行業(yè)毛利太高了,大手大腳花錢習慣了,但這些浪費掉的成本,恰恰是制造業(yè)最為追求的利潤空間。
【以下內容來自豆包】
汽車供應鏈相比手機供應鏈更復雜,更難管理,以下是具體分析:
從產品結構角度
汽車供應鏈:汽車的零部件數量眾多,一輛普通汽車平均由 3 萬個零部件組成,包含發(fā)動機、變速箱、制動系統、電子元件等復雜系統1。這些零部件來自不同的供應商,需要經過多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生產、組裝和測試,涉及機械、電子、化工等多個領域,技術難度和工藝要求高。
手機供應鏈:手機一般約有 300 個零部件,主要包括芯片、顯示屏、攝像頭、電池等關鍵部件。雖然手機零部件在小型化、集成化方面有較高要求,但整體數量和系統復雜程度遠低于汽車。
從供應鏈網絡角度
汽車供應鏈:存在多層級供應商體系,通常包含一級、二級甚至三級供應商。例如,一級供應商提供如儀表盤總成等整合模塊,二級供應商負責傳感器等組件,三級供應商提供塑料粒子等基礎材料。而且汽車零部件生產往往分布在全球各地,受地緣政治、貿易政策等影響大。
手機供應鏈:相對集中且高效,關鍵部件如芯片、屏幕、電池等的生產已經形成了成熟的供應鏈體系。主要供應商相對集中,供應鏈的地理分布相對沒有汽車供應鏈那么廣泛,在協調和管理上相對容易一些。
從質量和時間要求角度
汽車供應鏈:汽車行業(yè)對零部件供應的質量要求極高,必須滿足 “零缺陷” 標準,同時要保證 “準時交付”,否則可能導致整條生產線停滯。例如 2021 年全球芯片短缺,就使豐田、大眾等車企大幅減產。
手機供應鏈:雖然也有質量和交付時間要求,但手機產品的容錯率相對較高,個別零部件的交付延遲或存在小質量問題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調整生產計劃等方式來解決,一般不會像汽車供應鏈那樣產生嚴重的連鎖反應。
從用戶需求角度
汽車供應鏈: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更加多元和務實,不僅關注車輛的技術性能,還看重安全性、舒適性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。而且汽車購買成本高,使用周期長,消費者購買時更加謹慎,這就要求汽車供應鏈在產品設計、生產、銷售和售后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要滿足更高的標準和要求。
手機供應鏈:用戶更注重手機的時尚性、便攜性、功能性以及更新換代速度2。手機的消費周期短,市場需求變化快,供應鏈需要快速響應市場趨勢,但在產品綜合性能的復雜考量方面相對汽車較弱。